|梦|想|力|量|无|限|大|
拼搏人生最美
张良:“花海弄潮”写人生
11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一位来自云贵高原昆明晋宁大山里的彝族汉子在这里接受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他叫张良,中共党员,1981年6月出生的种花人,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社长。
10余年“花海弄潮”让他成长为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带领合作社社员发家致富,户均年收入近13万元,最高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实现了家家都住小洋楼,开小轿车。张良花卉卖到了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国内城市,外销至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2013年以来,张良先后获晋宁五四青年奖章、晋宁县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昆明市科技特派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高级新型职业农民、云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01
花卉种出高科技
11月18日,记者来到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他正在忙着绿色高效示范基地的建设,温室棚专用锅炉今天进场,大棚内,无土栽培设施正在建设,自动施肥机、灌溉机的安装也正在有序地进行着,张良忙着接电话,统筹安排基地建设的各种事情。
今年7月份动工的50亩绿色高效示范基地总投资1300万元左右,“一县一业”专项配套资金295万元,要等到基地建成后可以拨付,合作社40名社员入股资金远远不够,张良又自己贷款700多万投入到基地建设。由于这次建设的全部是基质无土栽培模式,每亩的成本达到26万元左右,包括了自动加温、灌溉、施肥系统,以及第一次使用的打药机器人系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晋宁最先进的花地,施肥机一次可施肥50亩,打药机器人则8分钟就能对一亩地全部实施打药,这也减少了人近距离接触农药带来的身体伤害。
02
变废为宝推广新技术
随着种花农户越来越多,产生的花卉秸杆垃圾也铺天盖地,他看到树叶能堆沤成肥,便想到秸杆通过处理后是否也能变成肥料。考察、学习、查阅资料,他又自己买来粉碎机,加工发酵,在自己地里做试验,充分利用玫瑰花生产留下的大量残枝败叶粉碎后进行生物发酵,与土壤混合,再配套水肥收集循环系统一整套生态、高效生产的技术集成。这样一来,废弃花杆变成了肥料,得到了回收利用,土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畦垄种植模式的创新为玫瑰花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土壤通气和养分供应,解决了化肥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秸秆还田还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起到增产的效果。秸秆覆盖在田地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调节土壤和地表温热的作用,甚至还能减少杂草的生长,进而提高田地单产。
2017年,张良又进行了全基质栽培又称无土栽培的探索。新建无土栽培基地5亩,经过一年的经验摸索,2019年再次新建无土栽培基地15亩。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自2017年8月底初建至今,合作社已建成无土栽培示范区20亩,是晋宁首个以玫瑰种植为主的高效、生态、节水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这次新建的基地,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只见玫瑰根部全部离地高于70厘米,用印度进口的椰糠机质做底肥,上面整齐地铺设了水管,周围是自动打药机的轨道。这两年,张良一门心思地就想大力推广无土技术。他算过这样一笔帐,传统土地种植每亩最多产花2万支,而无土栽培技术每亩平均产量可达6万枝,最多时可达10万支,不仅如此,玫瑰花生长在20到28度最适宜的温度里,不仅病虫害少,而且产量高,品质稳定,这样最终能保障的是客户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走高。
张良在技术探索上,很是走了些弯路,烧了些钱。2017年,他投资60多万元购了全自动施肥机,由于水肥配比的屡次失败,先后亏损了100多万,那一年他甚至连工钱都开不起。2018年,他花重金邀请了以色列、德国专家作为技术支持团队,进行反复试验,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建立了完善的水肥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降低污染,还能肥水循环利用,达到环保土质的作用。如今,张良每年花60万的费用聘请专门的技术团队,拿出地块做实验,每周对尾水的微量元素进行化检,每周都要调整水肥比例,自己则每天都要测试机质土PH值,而叶片氧份则要送到国外进行分析,目前为止光技术费张良至少都投入了200万元。
03
带领社员共同致富
每年开秋后,卡罗拉红玫瑰进入盛花期。这几天,合作社的员工慢慢忙碌了起来。早上花农把鲜花采摘后交到合作社,统一进行采后处理。从分级到预冷定型、包装,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各负其责。从加工到销售,看似简单的分捡包装工作,在张良这里至少要培训3个月才能上岗。所有从这里出去的每把花都能做到包装整齐,花头大小一致。不仅如此,每把花都有代码,从分捡到包装都可以追溯到每一名工人,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要返工。从数量到质量层层把关,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而这里干得又快又好的员工最高每个月可拿到8000块钱的工资。采后处理的每个环节合作社都有标准,而合作社的标准,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每年都有省内外的种花人前来取经,在晋宁区举办的采后处理技能竞赛中连续2年都是第一名。
除了采后处理,合作社还聘请农户进行管理,夫妻2人可以管理7、8亩花地,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元的工资,每年还有奖金:产量每亩达2万支的,奖励5000元。工资加奖励,每户保底收入10万元。而管理无土栽培的员工,如果亩产可以达到10万支,光奖金就有2万元。合作社的员工,从管理到采后处理,都有稳定的收入。
张良说,做什么都要用心,种花好不好就看用心不用心。社员香兵06年就开始种花,目前也是合作社的技术顾问,虽然是传统土栽,但每亩纯收入能达3万元,香兵家里种了17亩,每亩产花2万多枝,其中A级B级能达到60%以上,这样算下来每年的收入就高达40万元。
每年从6月份开始,一亩花地每个月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8、9月份每个月每亩收入2万元左右。土栽的传统种植一年可以种四垡,无土栽培可实现6垡。种花让农户看到了更多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种花的事业中,共同致富。张良说,合作社的意义就在于让农户看到这个产业的希望,积极参与,共同投资,共同种植,社员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和技术,通过统一销售,抱团发展,提高品质,这才是长期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张良的合作社,“意识富农、科技强农”几个粗体大字格外醒目。张良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一步步改变花农的意识。在包装车间,所有出口的鲜花,包装工人都把细网套换成了棉网套,棉网套能够更好的保护花瓣,但是这样一来,每20支花的成本就多出5毛,从20支一把包装改成10支一把又要多5毛,算下来出口的成本就高了1块钱。虽然成本高了,但品质也更好了,价格也水涨船高,如今张良花卉特别牛的一件事情是做到了价格的主动权可以自己掌握,也就是说花价可以自己定,在保证价格的基础上还不愁卖,让花农每把花都能卖出最好的花价。今年疫情虽然影响了销量,但价格也有了新的突破,从1.2元每支上涨到1.5元每支。
张良还清楚的记得,2014年的国际标准是20支一把,包装时上面15支,下面5支。他提出了10支一把,这样花的品质一眼便能看到,对花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包装成本增加,还增加了人工成本,引起同行不理解。经过张良的包装改进,花质的提升,花价也得到了保证,这几年下来,所有张良花卉出口的都是10把一支,这个标准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成为了国际标准。目前,张良花卉每年出口3000多万支,品种以卡罗拉红玫瑰为主。加上彩玫品种,每年产值可以达到6000多万元。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乾坤。到过斗南花市的人都知道,这里每天发往全世界数以万计的鲜花有七成来自晋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连续15年以上蝉联云南鲜切花产量冠军,在“全国10枝鲜花7枝产云南”的纪录中战功赫赫。
而张良花卉已经成为昆明花卉产业的标杆,更是晋宁花卉的名片。张良研发培育的“迷恋、闪耀、520、向往、期待” 5个新玫瑰品种,完成专利申报工作,建成冷库,安装真空预冷机,完善切花整个采后处理的过程,提高了切花的品质与瓶插期。10多年来,这个80后彝家汉子倒底经历了些什么,能从一个种花农民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说起荣誉,他坦然而谦虚。
04
不一样的人生追求
张良不像印象中的农民,平时衣着清爽,瘦高个子,面色微黑,话不太多,但一说起花上的事情就像打开了水龙头,从技术到管理,到下步的发展目标,滔滔不绝,语速飞快,声音低沉,带着些许彝乡口音有的时候听不太清楚。
张良是双河彝族乡老江河村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望远镜厂工作了7年。那时,他每个月700、800块钱的工资,日子很好过,算是第一批用上大哥大的人。90年代中期,晋宁开始发展花卉产业,到2003年,他看到了花卉发展的前景,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成为第二批种花人,赶上了种花的浪潮。最开始时,他在媳妇儿老家凤踪村种了一共4.6亩卡罗拉。那一年,辛苦的劳作与不太适应让他一下子瘦了7公斤。
年轻的张良爱学习,爱钻研,干农活也干得像模像样,每次到呈贡交易,由于他的花品相好,品质稳定,才一年时间,就有国外公司找他订货。第二年,香港乔丰公司找到他,让他带着公司的人到晋宁采花,他也理所当然地当起了鲜花经济人,成了公司的采购员。他自己起早贪黑地收购花卉,简单包装,送货,中间赚5毛到一块的佣金,那两三年间,他一天平均能赚200到300元,过节时候每天能赚1000多块钱,日子也逐渐好过了起来。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花的品质不稳定,由于鲜花损耗大,价格也进入了瓶颈。
2010年,随着对市场的了解、带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和大家一起致富的决心,张良决定走专业化之路,他以个人作为发起人创办了“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针对花品质良莠不齐,不稳定的问题,他建冷库,包装车间,请人分检包装,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采后处理标准,降低花的损耗,以成品的方式送去交易,这样就保证了花的价格,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另外一方面,农户加入合作社,张良又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支持,从根本上提高花的品质,合作社保证了货源充足,解决了销路问题,收购价格也高,很好的实现了双赢。张良说,不能只埋头干活,还得抬头看路,全区共有107个花卉合作社,张良花卉合作社是品质第一,最为规范,收购价格最高的。
一年又一年,张良用自己的优势不断转变花农的意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富起来,共同发展花卉产业。2014年,张良成立了涵艺公司对合作社进行管理。聘请社员参与其中,既是股东又拿工资还能分红,社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加强,积极性与热情高涨。现在,163户社员成了一个大家庭,在群里了解每天的出货、订单,管理走上了正轨。
张良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因为这只是人这一生事业道路上的第一步,要在这第一步的基础上走好将来的每一步。要走好, 只有不断的奋发向上,付出艰辛,才能在奔小康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05
心有所向,未来可期
如今张良自建的花卉示范基地120余亩,拥有日产量82000枝的采后生产处理包装车间3000平方米,吸纳周边60余人就业。为了做大做强晋宁的花卉产业,张良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和“斗南花卉市场+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的模式,形成以一条从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销售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带动163户的农户种植30余个品种的花卉达2000余亩,吸收周边农户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效结合,有效解决了销售的单一化、提高了花卉品质、保证了利润增长、产品的滞销一系列问题。
在张良的带领下,合作社每年举办10余场次400多人参加的各种培训,相邻地州参观不少于20次1000余人。他创办的“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年产3000万枝优质鲜切花,成为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昆明科教兴农星创天地示范基地,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5年由昆明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合作社注册商标“张良玫瑰”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优质奖;2017年由昆明市晋宁区农业局设立 “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2018由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设立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昆明市农民田间学校);2019年4月荣获昆明市晋宁区“七十二行大练兵·三百六十行出状元”花卉采后处理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
做大“美丽产业”,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是张良的最大心愿。心有所向,未来可期!
来源:晋宁 诗意的栖居地